1、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农人除草图》上,一个农夫正在田间进行中耕除草。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
B.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
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14—16世纪,英国先后颁布了11部禁奢法令,成为西欧唯一通过议会法令在全国范围内制止过度消费的国家。其中饮食禁奢法令对不同社会阶层作了统一的规定,服饰禁奢法令主要抑制中产阶级的消费,新兴阶层对禁奢法令大多采取了服从态度。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英国( )
A.深受人文主义影响
B.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C.具备资本主义优势
D.宗教改革效果显著
3、中世纪的意大利米兰、威尼斯等城市的市民对城市行政机构有监督和控制权,对城市事务的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参与权,市民可以参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决策过程,包括土地使用、建筑规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意大利城市自治有着深厚的传统
B.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断强化
C.意大利地方开始出现分裂的苗头
D.封建领主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
4、雅典的街头一个卖香肠的人问将军:我怎样才能成为您这样的大人物?将军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蛮横无理。幸运儿!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这段对话表明( )
A.权力滥用导致政局的动荡
B.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漏洞
C.雅典的公民缺乏个体自由
D.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5、西周初年,实行五服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形成了以周天子直接控制的邦内甸服为中心的国家结构形态。这一制度( )
A.冲击了宗法分封秩序
B.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扩大了西周统治疆域
D.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6、长期以来,苏联农业的发展是由机器拖拉机站即国家来决定的,一切计划安排都得接受以国家身份行事的机器拖拉机站的制约。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把机器拖拉机站的机器和设备卖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将机器拖拉机站的技术员分配到各个集体农庄去工作。这种改组( )
A.扩大了集体农庄自主经营权
B.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促使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大增
D.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7、西欧基督教堂在中世纪前期严峻、清寒、简朴的罗马式建筑风格逐渐被后期复杂、讲究、雅致的哥特式所取代。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教权与王权间的斗争
B.社会环境的变迁
C.市民阶层的审美变化
D.罗马文化的没落
8、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叶圣陶先生曾回忆道:商务的编译所是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早期留美、留日回来的很多先生都在商务的编译所工作过。后来创办的几家出版业中的骨干大多是从商务出来的,还有许多印刷厂装订厂,情形也大多相同。上述材料表明商务印书馆( )
A.培养了大批出版业技术力量
B.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大众化
C.推动了近代翻译活动的开展
D.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9、《剑桥欧洲经济史》曾提到这个时期……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个时期”( )
A.出现了钢铁制造业等新兴产业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调整
C.催生了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D.具有工匠精神的发明家减少
10、如图是分别在越南中部、泰国南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土的汉朝铜镜,有学者指出它们是汉朝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
A.物质交流促进文明审美趋同
B.汉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发展
C.铸镜技术经由丝绸之路输出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1、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收集到以下图片。他们探究的主题可能是( )
A.传统经济的演变趋势
B.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C.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
D.雇佣关系的逐渐确立
12、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发布的某次战役预备命令指出:“为打击敌之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趁目前青沙(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石家庄到太原)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据此判断,此次战役( )
A.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B.是八路军第一次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推动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13、如表可用于解释( )
生产和出口货币金属的地区
货币金属 | 主要产地 | 次要产地 |
白银 | 墨西哥 | 东北欧 |
秘鲁 | 波斯 | |
日本 | 中亚 | |
______ | 暹罗、缅甸越南 | |
黄金 | 西非和东南非 | 日本 |
西属美(I6世纪) | 波斯 | |
巴西(自169年起至18世纪》 | 中国 | |
东南亚 | ________ | |
铜 | 日本、瑞典 | ________ |
锡 | 英属马来亚 | ________ |
注:钢和锡有时成合全,二者都用于低价铸币。
A.古今货币材质的变迁历程
B.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动因
D.近现代国际法的形或与发展
14、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乾隆帝更是提出了“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这反映了( )
A.清朝皇帝对外族文化的喜爱认同
B.君主专制空前强大
C.清政府努力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D.中央集权日益发展
15、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16、1986年9月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欧共体始终积极参与其中。在这长达S年的多边谈判中,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关于农产品出口补贴,往往都是在美国与欧洲国家达成协议或默契后再被多边谈判所接受。这表明当时的世界( )
A.关贸总协定纵容贸易保护主义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受到阻碍
C.欧美国家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D.发达国家仍主导国际经济秩序
17、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这些新变化的根源源于( )
A.民主平等的观念出现
B.科举制规模发展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8、南北朝时期,君主大量启用寒庶,典掌机要。如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期,中书舍人巢尚之出身寒微,宰相戴法兴商贩出身。这些做法( )
A.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B.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
C.瓦解了门阀士族的基础
D.服务于专制集权的需要
19、下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这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
A.生产技术的辐射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贸易格局的变化
D.工业城市的发展
20、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国际局势陡然紧张,但对峙双方都不愿开战。美国不愿因“封锁”而被苏联赶出柏林,但也“不打算在任何情况下采用武力维护柏林的绝对立场”。斯大林强调“苏联当局采取限制性的措施并不想把盟国军队从柏林赶出去”。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大阵营“冷战”对峙陷入低潮
B.避免局部战争的危险
C.双方势均力敌和二战惨痛教训
D.两大阵营间冲突减少
21、据1952年统计,我国沿海各省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其中钢铁80%在沿海,纺织70%在上海、天津、青岛三地。到1957年,先后建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东北、华北、山西、湖北、郑洛汴、陕西、甘肃和川南八大工业区。这说明“一五”计划的实施( )
A.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B.加强了各产业分工协作
C.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D.得益于城市化加速发展
22、观察下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状况反映出
①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③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23、17世纪中叶日本形成的参勤交代制度,持续了两百多年。该制度规定,各藩的大名定期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一段时间政务,大名的妻子和儿女必须长期住在江户。据此可知,这一制度的推行(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激化了幕府与大名的矛盾
C.基本取消大名的特权地位
D.不利于日本社会长治久安
24、下面是1882年普鲁士不同等级城市职业分布比重情况(单位:%)。据此可知,当时普鲁士( )
| 超过100000人的大城市 | 20000—100000人的中等城市 | 5000—20000人的小城市 | 2000—5000人的城镇 | 2000人以下 |
农、林、渔业 | 1.1 | 3.3 | 10.3 | 27.7 | 68.6 |
建筑与工业 | 49.7 | 51 | 52.1 | 46.6 | 20.9 |
贸易与交通 | 22.1 | 16 | 12.3 | 9.5 | 3.7 |
国内服务 | 6 | 5.4 | 5 | 3.6 | 0.7 |
A.城乡资源整合促进了优势互补
B.城市格局以中小城市为主体
C.城市间工业化水平存在着差异
D.科技进步推动中间阶层发展
25、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26、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 制度设计和后果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 A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 B |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27、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
核心思想:“ ”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8、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29、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30、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3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32、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33、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34、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5、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6、15世纪到17世纪被誉为欧洲大航海时代,哥伦布等航海家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地区。下图标出的四条航线中属于哥伦布的是
3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长界大战,但并没有真王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价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9、英国工业革命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1858年7月10日,英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刊登了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MONEYorYourLIFE!”。该漫画反映了其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怎样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作者提出的,对工业化进程中“MONEY”和“LIFE”的选择?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