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中晚期出现了一大批群体儒生、文士谈兵的现象,尤其是明末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东南地区的一些年轻士人,抛弃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把一部分精力用之于研习韬略和武技上来。这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 )
A.重塑尚武社会的努力
B.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潮
C.担负家国责任的精神
D.顺应社会转型的认识
2、据下表可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战略判断 | 身份定位 | 外交政策原则 |
和平与发展战略机遇期 | 第三世界发展中大国世界一极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合作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结盟战略伙伴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
百年大变局 | 世界大国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
A.时代主题潮流的变化
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D.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3、1800—1801年,从孟加拉出口到英国的棉纺织品有140万英镑,仅仅9年后的1809—1810年,就降到了33万英镑,而且此后继续快速下降。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A.印度在英印贸易中处于顺差
B.英国民众棉布消费逐渐减少
C.印度的棉纺织工业逐渐衰落
D.英国工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4、魏晋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表现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且大多数特立独行,纵情山水,清静无为。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思想失去社会主流地位
B.门阀士族垄断社会舆论
C.社会动荡对思想观念的冲击
D.个性解放成为时代潮流
5、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据此材料,可知“新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 )
A.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多元文化认同
C.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拉大
D.经济文化扩张
6、唐朝永徽年间,使臣多依赖天山廊道将关于大食征服中亚等信息带至朝廷,使朝廷得以及时调整西天山的防御战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西域( )
A.与中亚地区互动较频繁
B.成为感知外界的信息廊道
C.经贸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D.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入侵
7、下表所示为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这反映了( )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
比较项 | 旗人 (包括满洲、蒙古、汉军) | 汉人 | 合计 |
人数 (人) | 28 | 90 | 118 |
比例 (%) | 23.7 | 76.3 | 100 |
A.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
B.中央权力不断下移
C.地方上重视洋务的推行
D.新政改革成效显著
8、如表所示为明朝不同时期折色(古代人民向政府纳税的形式之一、凡应纳税粮,不以本色,而以金、银、钞、钱、绢、丝、布、棉等替代者称“折色”)物品一览。据此可知,当时( )
时期 | 折色物品 |
洪武 | 金、银、钞、钱、绢、布、贝、漆、丹砂 |
永乐 | 绢、漆、苏木、翠羽、纸扇、安息诸香 |
宣德 | 棉布、黄豆 |
正统一天顺 | 金花银、马草折银、钞、布、青红纻丝 |
成化 | 绢、布、丝、银 |
弘治 | 绢、布、丝、钞、银 |
嘉靖 | 绢、丝、银 |
万历一崇祯 | 银 |
A.苛捐杂税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
B.赋税改革与白银货币化密切相关
C.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中国市场
D.传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有所松动
9、战国至西汉时期,民间曾广泛流行“驰逐”的飞速驰车竞技项目,高速驰车亦成为许多皇室贵族的嗜好,甚至以温良谨慎著称的汉文帝也想尝试飞车疾驰的乐趣。这反映了当时( )
A.勇进精神影响社会风气
B.皇帝好恶决定竞技兴衰
C.耕战结合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交融带来文化重构
10、《论十大关系》指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据此可知
A.中共汲取了苏联建设的教训
B.中共重视市场的资源配置
C.中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中苏工业化道路截然相反
11、明初设置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考察官吏,征收财赋等。宣德、正统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的总督、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布政使的权力随之缩减。清初规定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再分左右。上述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国家注重地方行政效率
B.地方权力日益扩大
C.地方财政困难加剧
D.君主专制加剧社会矛盾
12、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向民众分发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此宣言内容( )
①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②表明工人阶级已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③有利于推动民众思想的觉醒 ④揭示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333年,佛罗伦萨商人杜乔·普奇花重金在拉古萨的金匠铺订做了一条镶嵌许多宝石的银质镀金腰带;1576年,意大利一位名叫尼科的平民向人炫耀他的天鹅绒披风和各式戒指。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
A.人文主义助长奢侈之风
B.经济发展促使社会平等
C.技术革命丰富民众生活
D.殖民掠夺导致价格革命
14、1864年,两广总督毛鸿宾仿京师同文馆建广州同文馆,聘请美国人教习西文,招收学生学习英文,是为广州第一所外国语学校。与此前后,购买、仿制西式船炮有所开展或酝酿。这些举措旨在( )
A.促进近代教育兴起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15、2023年3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东周时期后寨墓地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在山西朔州发现321座东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陶器风格独特,其中带耳陶罐(如图)等器物与内蒙古的东周墓葬出土器物相似。这( )
A.印证了东周文明起源于山西朔州文化
B.说明内蒙古文化领先于山西文化
C.表明中华文化起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D.体现出区域间存在文化交流现象
16、阅读英国英格兰地区的人口密度表。由此可推知,当时英格兰( )
区域 |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数) | |
18世纪早期 | 19世纪中叶 | |
南部 | 40—60人 | 135人 |
西北部 | 30—40人 | 270人 |
A.西北部工业化的水平较高
B.南北社会结构差异较大
C.工业革命起源于南部地区
D.城市化的发展趋于平衡
17、早期分封现象开始于氏族部落时代的征服拓殖关系,大体相当于黄帝以来的姓氏分化、赐姓命氏、分土别国及别封。周代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最后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分封制( )
A.与宗法制度结合
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
C.具有严格的程序
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
18、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从地主手中获取的土地和资源,无偿分配给占乡村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并提出“巩固胜利果实”“保卫翻身果实”等口号。这些举措体现了( )
A.推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革命向建设转变的趋向
C.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D.国共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9、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改造,实现文化救亡;但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
B.实业救国理念受到广泛的认可
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求
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
20、1686—1740年,清政府纂修《大清一统志》,把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尤其是长城以外的“三北”(西北、北部、东北)包含在疆域之内,正面批判了“华夷之辨”下仅以长城以内作为“中国”疆域的观念。由此可知,《大清一统志》的纂修( )
A.以法律形式落实了对西藏的管辖权
B.消除了“华夷之辨”民族观念的影响
C.反映了清政府强调国家统一的观念
D.推动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全面推行
21、1944年4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供应体系。1948年到1952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85%。这一过程反映出( )
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
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
22、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建立起强大的出口型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韩国的人均收入从1970年的270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5400美元。与此同时,位于经济发展模式底层的是“最不发达国家”,有10亿贫困群体仍缺少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这说明( )
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中国家经济虽有增长,但面临挑战
C.新兴民族国家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发展
D.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3、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作理提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据此可知,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 )
A.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
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D.对王权构成一定威胁
24、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规定( )
A.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
C.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
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25、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2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27、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28、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29、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0、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1、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32、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 制度设计和后果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 A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 B |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33、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 措施 | |
战争 |
|
|
和亲 |
|
|
机构 |
|
|
互市 |
|
|
共治 |
|
|
34、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3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材料二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36、概述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
37、治乱兴衰
(1)完成中国古代之乱兴衰表
时代 | 盛世 | 乱世 |
西汉 | ① | ② |
汉武帝时代 | ||
③ | 光武中兴 | 汉末军阀混战 |
唐朝 | 贞观之治 | ④ |
开元盛世 | ||
清朝 | ⑤ | 三藩之乱 |
(2)用史实说明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3)具体说明处理好哪些方面关系关系决定王朝的治乱兴衰
38、【加试题】思想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政府论》
材料二最近十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孔子本身转移到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尤为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存有尖锐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并以新样式出现。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与现代化不仅不矛盾,而且对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来自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些主张的历史影响。
(2)简要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9、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邮箱: 联系方式: